印度有个宝莱坞

印度有个宝莱坞

主演:
艾西瓦娅·雷,阿俊·拉姆鲍,爱莎·考佩卡,坦维阿兹米,Priyanshu,Chatterjee
备注:
HD英语中字
类型:
爱情片 剧情
导演:
Naresh,Malhotra
年代:
2003
地区:
印度
语言:
未知
更新:
2023-08-09 16:50
简介:
年轻英俊的富豪杰杰,和以他为荣的父亲过着潇洒的生活,一直希望他能早日结婚。但杰从来没有遇到过让他动心的女孩,直到聋校美丽动人的女老师谭雅的出现。桀对她一见钟情,即使误会她又聋又哑,也情不自禁地爱上了她。但谭雅已经心有所属,她爱着另一个可怜但同样善良的男人拉贾,所以她断.....详细
相关爱情片
印度有个宝莱坞剧情简介
爱情片《印度有个宝莱坞》由艾西瓦娅·雷,阿俊·拉姆鲍,爱莎·考佩卡,坦维阿兹米,Priyanshu,Chatterjee 主演,2003年印度地区发行,欢迎点播。
年轻英俊的富豪杰杰,和以他为荣的父亲过着潇洒的生活,一直希望他能早日结婚。但杰从来没有遇到过让他动心的女孩,直到聋校美丽动人的女老师谭雅的出现。桀对她一见钟情,即使误会她又聋又哑,也情不自禁地爱上了她。但谭雅已经心有所属,她爱着另一个可怜但同样善良的男人拉贾,所以她断然拒绝了杰的深情表白。杰虽然想了很多办法来赢得谭雅的心,但最终还是嫁给了拉加,很快就有了一个可爱的宝宝,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印度有个宝莱坞相关影评
@豆瓣短评

决定看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我是下了决心的。

第一次看到电影海报时,心里就有些发怵。画面中,顶着一头凌乱头发的瘦弱男孩用铁锅和滑板做了一个“小车”,拉着一个更小的孩子走在空旷的道路上,头顶是一片乌云……于是下意识地觉得,这是一部题材严肃、看了之后会感到沉重的电影。再一看简介,说的是一个12岁男孩状告父母“生而不养”的故事,心就更沉了。

这样的一个“悲情故事”,看了之后是不是会泪流不止、心情沮丧呢?带着忧虑,我跟随镜头走进了男孩赞恩的世界。

白天出卖力气,拖着比自己个子还高的轮车到处奔波,搬运沉重的货物;晚上回到阴暗潮湿、连张像样的床都没有的家和妹妹们一起打地铺;周末清早起床,在街边摆个水果摊儿,和妹妹们一起向经过的司机叫卖、推销。很难想象这是一个12岁男孩的生活日常,但赞恩的的确确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

由于全家人都没有合法身份,家里又有那么多口人等着要吃饭,赞恩注定和学校无缘。他与书本最近的距离,就是在送货的路上与接送同龄学生的车辆擦肩而过时。每当那个时候,男孩眼神里流露出的是一闪而过的羡慕和习以为常的无奈。

出生在底层的赞恩和伙伴们的欢乐时光,便是用废弃材料做成冲锋枪,在街上追逐打闹。这似乎是他们的本能,也是他们的宿命。因为等年龄再大一点时,这些男孩会因为大同小异的理由走上犯罪道路,继而被关进监狱,失去自由。在很多人眼里,这似乎就是他们“正常”的人生路径,以至于赞恩和家人去监狱探望亲戚时,那种坦然和熟络更像是逢年过节走亲访友。

就是这样一个男孩,居然在法庭上起诉自己的父母“生下了他”,并且希望所有大人听他一句劝: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这句话其实并不陌生,在不少影视作品中都曾借孩子之口提出过父母“生而不养”的问题。而在这个问题背后,更是涉及到阶级固化、制度僵化等社会问题。

但在这个故事里,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赞恩父母面对控诉时,红着眼、苦着脸辩驳道:我们也是这么长大的,对于发生的一切悲剧,我们也无能为力啊!我们也是受害者,我们有什么错呢?

对赞恩父母来说,一个人的出身就决定了他的未来,身为弱势群体的他们早已被社会抛弃,悲剧的延续几乎是不可抗的。但对赞恩来说,“注定”并不意味着注定。家里穷,受到小卖部店主的照顾,但这并不意味着妹妹注定要被“卖”给他做妻子;没有出生证明,没有上学的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注定要靠犯罪谋生,在监狱里成年;自己还是个孩子却受人之托照顾更小的孩子,生存十分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就可以“甩锅”、拿钱走人……

很多时候,人对于所谓命运的全盘接受,其实是因为缺乏责任和担当。没有尝试和努力过,就一味责怪社会和命运的不公,以受害者自居,眼前的路只会越走越窄。自始至终,赞恩都坚持着自己心中的“对与错”,用自己的善良和智慧照顾身边的人。这样看来,他与父母决裂、逃离原生家庭,几乎是注定的。

与赞恩父母相对的,是来自非洲的非法劳工拉希尔。尽管生活困顿,哪怕自己陷入绝境、随时可能失去自由,拉希尔从来都没有逃避自己为人母的责任,而是在生活的夹缝中,用尽全力去爱护自己的孩子尤纳斯。更可贵的是,在相遇之后,她更是接纳了流浪街头的赞恩,并且给予了赞恩另一种意义上的母爱。也是在拉希尔那个简陋的小棚子里,赞恩第一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这种没有亲缘关系却胜过亲缘关系的爱,很容易让人想起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同样讲的是底层故事,同样讲的是人与人之间可贵的羁绊。我一直认为,爱是一种需要习得的能力,更是一种选择。若是选择自私和算计,那么所谓“抱团取暖”只是一个无法达成的假象;若是选择敞开心扉的信任和付出,也许就会产生比亲缘更牢靠的联结。对于一些观众来说,这两部影片暗含的对大家一贯认知的“血浓于水”的“反叛”,可能一下子让人难以接受,但仔细咀嚼之后,相信也不难理解。

在我看来,赞恩与拉希尔的相遇带有一点童话色彩。离家出走的赞恩在公交车上偶遇了一位“低配版”蜘蛛侠——蟑螂侠,鬼使神差般地跟随他下了车,来到了游乐园,继而认识了拉希尔。对赞恩来说,虽然不够幸运,遇不到正版蜘蛛侠,但即使是一个老头儿cosplay的蟑螂侠,也足以将他引上一条有着希望和温情的路。

有意思的是,这些年来,不少以儿童为主角、讲述相关社会议题的影片都在游乐园取景,比如2017年的美国影片《佛罗里达乐园》和中国影片《嘉年华》。儿童向往超能力,天生会被游乐园的梦幻和刺激所吸引,那本该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但在这些影片中,游乐园似乎都是破败、没落,甚至不可抵达的,隐喻着这些儿童被忽视、被辜负了的童年。

看完电影,我果然流泪了,但不是因为悲伤,而是因为看到了影片最后赞恩拍摄证件照片时露出的笑容。导演给了一个光明的结局,让勇敢的赞恩替无数相同境遇的孩子们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让他们的父母和整个社会听到。不难想象,有了合法的身份之后,赞恩可以进入学校,凭借自己的努力开拓一个和父母不一样的不被“注定”的人生。

但同时我们也知道,现实之中,仍有许多孩子不知道“何以为家”。要让他们也能露出像赞恩那样的笑容,仍需要全世界对这个问题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