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气球1956

红气球1956

主演:
Pascal Lamorisse,乔治·塞利耶,Vladimir Popov,Paul Perey
备注:
BD高清
类型:
剧情片 家庭,奇幻,短片
导演:
艾尔伯特·拉摩里斯
年代:
1956
地区:
法国
语言:
更新:
2023-07-02 23:28
简介:
法国巴黎,孤独的小男孩帕斯克(Pascal Lamorisse Pasque Ramorisse 饰)独自走在去学校的路上,不小心捡到了一个红色的气球。像一个调皮但乖巧的孩子,红气球跟着小男孩上学、上车、上教堂。它给帕斯克带来了极大的欢乐,但一群嫉妒帕斯克神奇的红气球.....详细
相关剧情片
红气球1956剧情简介
剧情片《红气球1956》由Pascal Lamorisse,乔治·塞利耶,Vladimir Popov,Paul Perey 主演,1956年法国地区发行,欢迎点播。
法国巴黎,孤独的小男孩帕斯克(Pascal Lamorisse Pasque Ramorisse 饰)独自走在去学校的路上,不小心捡到了一个红色的气球。像一个调皮但乖巧的孩子,红气球跟着小男孩上学、上车、上教堂。它给帕斯克带来了极大的欢乐,但一群嫉妒帕斯克神奇的红气球的坏男孩,偷偷摸摸,试图打破它……这部电影获得了 1957 年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英国电影和电视学院奖艺术特别奖、1956 年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金棕榈奖和 1956 年路易斯·德鲁克奖。 ,
红气球1956相关影评
@豆瓣短评

1 956年,一部只有34分钟,短小而清新的小电影《红气球》在法国上映。著名导演,法国人Albert Lamorisse,是这部电影的创造者。虽然短小朴素,没有巨星、不卖大场面,甚至连台词都几乎没有,这部电影却收获了许多极高的殊荣,如1957年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项、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特别奖、1956年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最佳短片奖和1956年路易德吕克奖。对于这部电影,人们有着各种各样的评价,而本文则主要从视听语言的角度进行分析,希望通过镜头窥探它的艺术与思想。 剧情 人物:皮埃尔、红气球; 相识:上学路上无意邂逅。 相伴:皮埃尔对红气球爱不释手,天天带着它一起玩。而有灵性的气球也十分喜欢皮埃尔,一直跟在他的身后。可 相离:气球被一群小孩抢到,一个孩子用弹弓把气球打破。 安慰:就在小男孩伤心之时,城里所有的气球都向他飞来。最终皮埃尔乘着所有气球,在城市上空飞翔。 几乎没有对白,本片完全依靠清新、质朴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一个简单而深入人心的童话般的故事,带给观者一份淡淡的甜蜜与纯真,和一份重重的回味与思考。

1。平淡与细节中见奇 皮埃尔独自走在上学路上,碰到一只小狗。停下来亲切抚摸小狗,很久才离去,下楼梯之前还回头望望。这是电影的第一个镜头,小小的动作设计,表现出小男孩孤单而充满爱心的形象。 放学路上,皮埃尔带着气球奔向桥的中央,看火车从桥下而过,升起大团的蒸汽,一份孩子才有的简单与俏皮。 为了避雨,一路与撑伞的行人同行。伞下的红气球因为太大而挤来挤去,滑稽可爱。即使行人奇怪地看着这个红气球,皮埃尔也丝毫没有要把气球拿开的意思。不论何时,他都陪着气球,红气球也陪着他,彼此关注、彼此珍爱和喜欢。 红气球和皮埃尔一起在市场上闲逛,被镜子里的自己吸引,轻轻碰触镜面,好奇而羞怯地朝里望着,表现出精灵一般的可爱与顽皮。这些细腻的描写,仿佛清淡的小品文,向观众静静地传达孩子天真、简单的快乐与情感,举重若轻地勾勒出纯洁的童心与幽默的童趣。看着他们可爱的身影,观众不由会心一笑。

2.巧用画外空间 皮埃尔上电车后,气球飘到画面以外的空中,这时汽车上的人都好奇地抬起头,看着这个神奇的红气球,引得观众也顺着观众的目光向上看去,想知道气球在哪里,猜测着它会不会跟着电车一起走。当气球重新出现,跟在电车后,观众得到了预期的满足。这种过程使观众逐渐培养起对气球的喜爱和不舍,通过和皮埃尔相同的心情而进入他的内心世界。情感的共鸣有时并不需要语言。而这种画内暗示画外,引发观众好奇的手法在本片中也经常被使用。

3.构图的暗示作用 皮埃尔被男孩子们追赶,在狭窄的小路上逃跑的镜头中,导演把地点选在了像迷宫一样的小街道,并且在长时间地展现追与逃的过程中,街道变得越来越狭窄。导演用这种方式,通过镜头带给观者压抑感和对皮埃尔的担忧,表现他紧张逼仄的情绪,暗示出皮埃尔渐渐进入困境,最后无路可去,被抓住的结局。 最后,皮埃尔跑到一片开阔的平地,这时其他小孩从四面八方朝他涌来,形成包围之势。这不禁使人想起战争场面中,敌人四面合围而来的景象。导演把这种人物关系放在这里,让观者明白皮埃尔无路可去,并且无形中把皮埃尔和其他孩子分为了正义和邪恶两个阵营,传递出对皮埃尔的同情,替他即将逝去红气球的担忧,以及对其他小孩抢夺气球的粗鲁行为的愤怒。 此外,很重要的一点,为了使红气球始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导演采用了电影拍摄中的经典手法,即让红气球一直处在画面中黄金分割点附近的位置。

4.色彩的反衬作用 电影整体色调偏灰,在湿湿的阴天背景下,红气球显得格外红、格外大。导演刻意把气球做得比一般的气球大许多,并且颜色非常鲜艳,似乎想用强烈的红色象征小男孩般天真烂漫的童心,和周围冷色调的蓝灰色的成人世界形成鲜明对比。此外,让皮埃尔关禁闭的老师,严肃僵硬的表情和皮埃尔天真单纯的表情的对比,以及电影开始阴沉的天气和最后晴朗的天空的对比,都在无言中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倾向。

5.用镜头说话 长镜头是本片一大特色。 皮埃尔因不能坐公车而跑去上学的路上,引起一路上行人的注意。这一段长镜头中,镜头一直位于他的前面,和他一起往前走。皮埃尔始终跑不出画面以及镜头的晃动,都带给观者一种焦虑感,体现小孩的着急。 整部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镜头都与主人公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仿佛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和观众站在同一立场,客观的记录着注视着,让孩子自己表现和气球之间的感情,除了表现小孩的表情很少有推镜头和特写。 无论是开头交代小孩发现了红气球的两个长镜头,还是气球在学校躲避老师出入教室,还是小孩和气球互相逗着玩的场面,电影通过长镜头传达出的细腻淡雅的情感,也完成了情绪的积累,使整部电影流畅如水、安静温暖,平淡中不失顽皮与精彩。

6.音乐的配合与渲染 本片如同默片,几乎没有独白,充分发挥音乐在其中配合剧情发展和烘托情绪的作用。比如皮埃尔躲在角落等气球,气球朝拐角飞过来时,音乐渐渐慢下来,变得诡异,当孩子一把抓住气球时,音乐突然出现强音,表现小孩的高兴与得意。红气球被蓝气球吸引,情不自禁跟过去,音乐的主旋律改用音乐盒的音色来表现,带有浪漫抒情的情绪。而一群小孩准备偷气球时音乐则变得低沉,用不和谐的和弦预示危险的到来。

7.小演员的出色表演 电影中的主角,是导演的儿子,一个动作有点笨拙,十分可爱单纯、简单执着的法国小孩,这一形象很符合电影中皮埃尔的形象,可以使导演对简单快乐的童年的赞颂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共鸣。试想,如果电影选择的是一个表情严肃、或者世故的小孩,感觉会非常别扭。亦或是小孩的演技非常明显造作,也会让这份童趣变得僵硬虚假。 电影中的皮埃尔是一个孤独的小孩,因此红气球的陪伴和他们彼此之间的感情才更显得珍贵和让人感动。皮埃尔的孤独,主要是通过他安静带点哀伤的表情、几乎没有的简单语言和始终没有同伴、孤独一人来表现。

8.童话般的剧情设计 被打中的气球,在无声的镜头中一点一点死去,周围的喧闹声突然全部消失。一片寂静中,气球静静地变小、变皱,缓缓地下降,这种处理愤怒、失落、无措之感的方式比任何悲伤的音乐,或是小孩难过的脸庞都来得更为强烈。当气球就要落在地上,观众等待着一个同样缓慢而柔软的“死亡”时,却突然出现一双小脚,将气球踩扁。气球真的死去了,而且是以这样悲伤凄惨的方式。气球代表的童真,在孩子们的破坏中破灭。 这时,观众也许会以为故事将以此刻的悲剧收场。可是紧接着,所有的气球都开始向一个方向飞去。五颜六色的气球在晴朗的天空中结对前行,飞向皮埃尔,这个可怜的小男孩。最后在远景镜头中,广阔的天空下,孩子乘着气球,向远方飘去。这种非理性的幻想式设计,是孩子般的思维。表现出一种童心尽情绽放的之感。而观众也终于得到了感情的满足,和皮埃尔一样,带着电影中闪烁的童心,和他一起朝遥远的天边飞去。同样是乘着气球飞行,《飞屋环游记》中的气球只是屋子飞行的载体,而这里的气球更加承担了梦与童真的美好象征。导演在这里,不仅仅站在成人社会的对面进行抨击,而是像孩子一样,真正用童心关注童心,实现了情感的升华。

9.写实?幻想? 电影整体风格以写实为主,自然流畅,不饰造作,使这样一个童话式的故事反而显得更加真实。第二天早晨到来,店主把橱窗前的门撑起来、邮递员来送信和工人在路上的叫卖几个镜头,勾勒出一幅真实的城市景象。皮埃尔带着气球在巴黎城中四处闲逛时,背景展现的是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富于诗意的美丽巴黎。而红气球跟着皮埃尔在空中飞行,不需要用绳子牵着的奇特,引起路人注意,也让这份幻想多了一份真实,让人不知道,这到底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还是导演烂漫的幻想。而这份真实感又让人希望,真的存在这样一个神奇而可爱的红气球,用彩色装点我们苍白的童年。 本片的亮点在于:首先,不需要语言,就可以传情达意;不需要笑声,就可以带来欢乐。导演的所说与所思,观众的所感与所悟,都是通过镜头来组接和完成。和今年奥斯卡获奖影片《艺术家》一样,《红气球》失去了语言的表现力,反而给予镜头本身更大的施展空间。而远离了语言的真实感,我们也才更加深切地体会到镜头中的真实与镜头外的现实之间的作用,带给观者的神奇体验。 其次,导演表达童趣的手法独特而深刻。镜头中的红气球是导演对镜头外的现实世界中,童心与童趣的表达与思考。 气球是每一个小孩都喜欢的事物,电影中活泼灵动的红气球更是象征着童年时期对自由、飞翔的渴望和幻想。而片中的红气球,不仅是一个气球,而且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好朋友。但同时,导演想表达的又不仅仅于此。孩子的世界确实无时无刻不受到成人世界和人性中邪恶一面的威胁和侵犯,正如陪伴着皮埃尔的气球被他的祖母和老师拒绝,最终还被打破,这些都让我们纯粹的童心受到打击和伤害,使我们不再是简单快乐的孩子。但导演并不消极悲观,在他看来,这种阴暗虽然会暂时出现,但终会被善良与美好驱散,正如影评结尾的那些彩色气球对孩子的爱。